[導讀]智慧城市建設必須要找準落腳點,即要讓城市在經濟上保持健康活力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要實現科技化信息化,這才是落腳點。
一年一度的建筑智能化行業盛會——2017年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武漢站的活動,于11月15日下午在武漢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舉行,活動吸引了來自武漢及周邊地區系統集成商、渠道商、廠商、終端用戶以及建筑智能化知名專家等數百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應用。
武漢中信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總工李蔚出席本次活動,并上臺為大家分享了智慧城市技術在武漢二七濱江商務區應用。李總工表示,智慧城市建設必須要找準落腳點,即要讓城市在經濟上保持健康活力可持續發展,城市管理要實現科技化信息化,這才是落腳點。智慧城市的目標,最終是要促進城市更加智慧更加有品質的發展。同時智慧城市不僅靠技術,還需要建立良好的體制機制、規則制度,加以保障。
武漢中信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總工李蔚
以下是李蔚總工的現場演講實錄:
(現場實錄,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千家網做了不改變原意的優化修改。特此說明)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題目是“智慧城市技術在武漢二七濱江商務區的設計應用”。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有五點,第一是智慧城市的內涵,第二是智慧城市的總體規劃,第三是智慧城市的三層構架,第四是智慧城市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第五是智慧城市的工程實踐。
一、智慧城市的內涵
智慧城市的內涵,現在很郁悶,都講智慧城市,綠色建筑這個詞還沒炒熱,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就都來了,但是實際上做這一行的,大家也都在談智慧城市,那么智能建筑,智慧技術,這個說實在的外行都能夠忽悠幾句。智慧城市有很多的解釋,我個人比較認同這樣一個解釋:就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光網絡、移動互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智慧城市首先是智慧,那就是我們智能建筑講了這么多年,你不能把它丟開,所以說智能建筑是基礎,把每一棟樓都做成智能建筑,然后利用物聯網、互聯網把它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就形成智慧城市。
如果把重點放在智慧是這么理解,如果把重點放在城市上怎么理解,我們的落腳點是城市,要讓城市的經濟上健康、合理、可持續,在城市市民的生活上和諧、安全、更舒適,在城市管理上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這才是落腳點。
1、智慧城市的目標及原則
智慧城市的目標,最終是要促進城市更加智慧更加有品質的發展。不能玩概念,那么智慧城市建設應該把握這么幾個原則:第一需政府主導,第二要充分體現地方特色,所謂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第三智慧城市不僅要靠技術還要建立相應的體制機制、規則制度加以保障;第四應建立完整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2、智慧城市概念模型——“2N41”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歸納為“2N41”,“2”是指“智慧城市”建設的硬設施和軟環境;“N”是指多個行業和領域智慧應用;“4”是指“智慧城市”的4個目標,包括市民幸福生活、城市科學管理、企業創新發展、社會和諧運行;“1”是指通過“智慧城市”建設,達到城市運行最佳狀態。
3、智慧城市建設——策略建議
建設策略是首先進行頂層設計,加強統籌管理和服務,試點先行、績效總結后再穩步推進,充分發揮社會力量。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的智慧與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實現智慧化的社會管理。
二、智慧城市的總體規劃
首先對智慧城市有一個總體規劃,總體規劃應該包括三個層面:第一頂層規劃,包括需求調研與分析、可行性研究、頂層規劃;第二專項規劃,就是對智慧城市各業務級平臺詳細規劃;第三工程設計,就是讓其具備可操作性和針對性。換言之,這三個環節是相互關聯,逐步深入,專項規劃是在頂層規劃的深化,工程設計是專項規劃的深化,從而使智慧城市的設計變成現實、落地。
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狀況-典型城市
智慧城市目前有這么一些典型城市,包括智慧南京、智慧武漢、智慧昆山、智慧上海、智慧重慶,各有特色,但是目前真正運行得很好的并不多,武漢主要以智慧產業為核心,重慶是以智慧生活、平安重慶、健康重慶為重點。
三、智慧城市的三層架構(感知層-RFID)
智慧城市有三層架構,第一個是感知層,第二個是接入層,第三個是網絡層。
1、感知層-RFID
感知層就是我們俗稱的電子標簽RFID,是對信息的處理,是智慧城市的首要環節,就是感知傳感。
RFID系統工作原理
這是感知層的RFID的系統工作原理圖,一個完整的RFID系統由一個讀寫器和很多電子標簽組成。標簽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讀寫器讀寫標簽信息;天線在標簽和讀寫器間傳遞射頻信號。電子標簽是RFID系統的載體,用來存儲需要識別和傳輸的信息。
2、接入層-光纖通信、4G通信技術
第二層接入層,就是光纖通信和4G通信技術。光纖通信現在在快速推進,武漢光谷、長飛光纖其銷售份額占全世界的40%,武漢GDP之所以達到萬億,有兩大支柱產業,汽車、光纖通信。光纖通信今后的話絕對是占主流的,其技術特點主要有是①頻帶極寬、通信容量大,②損耗低、中繼距離長,③抗電磁干擾能力強,④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
這是光纖通信的原理架構圖。4G通信技術是一種能夠傳輸高清視頻的高寬帶移動通信技術,一種超高速無線網絡,不需要電纜的信息超級高速公路。這種新網絡可使電話用戶以無線形式實現全方位虛擬連接,數據傳輸速率會超過100Mbps,是3G移動傳輸速率的50倍。
3、網絡層-IPv6技術
再就是IPv6技術,這個是Internet工程任務組設計用于替代現行版本IPv4的下一代IP協議,其地址空間為128bit,可以解決IPv4地址不足的問題。IPv6嚴格按照地址的位數劃分地址,而不用子網掩碼區分網絡號和主機號。
四、智慧城市的關鍵技術
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技術支撐手段,物聯網可以認為是智慧城市的血管,云計算可以認為是智慧城市的心臟,大數據可以認為是智慧城市的大腦,移動互聯網可以認為是智慧城市的神經,全部跟人掛鉤了,好理解。主要是這四個關鍵技術跟人都是有關系的。
這個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技術體系,中間是智慧城市,周圍湖藍色那一圈色就是它的二級平臺,外面都是核心的技術。
1、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之一:云計算技術
云計算核心的問題就是說可以隨時、隨地、方便而按需地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的計算資源的共享池的模式,這個池可以通過最低成本的管理或服務提供商交會來快速配置和釋放資源。云計算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
2、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之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之二就是地理信息系統(GIS),GIS將表格型數據轉化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后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范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銷售情況、運輸線路以及其他內容。
3、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之三:大數據技術
再就是大數據,下面是它的一個概念框圖,“大數據”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工具對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4、智慧城市的技術支撐之四: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準確地說它是互聯網的一個分支,因為它更多地體現了物與物(ThingtoThing:T2T),人與物(HumantoThing:H2T),人與人(HumantoHuman:H2H)之間的互連。這中間的“TO”跟“2”“two”的英文發音一樣,所以都用“2”。任何人和物品之間都可以通過物聯網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最重要的四個核心環節——感、傳、智、控。
智慧城市功能平臺,包括智慧政府平臺、智慧公共安全管理平臺、智慧應急指揮平臺、智慧醫療衛生服務平臺、智慧社區平臺。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應用系統包括社區物業及設施管理系統、社區節能減排監控管理系統、社區綜合安防監控管理系統、社區公共設施RFID監管系統、社區公共廣播及有線電視系統、社區停車場管理系統、社區“一卡通”及門禁管理系統、社區電子公告牌顯示系統、社區家庭智能化系統、社區物聯網系統等等。后面重點的講我們工程實踐,武漢七濱江商務區,這個商務區將建一個707米的超高層塔樓。將成為的武漢標志性的景觀。
五、智慧城市的工程實踐-武漢二七商務核心區
后面重點講我們的工程實踐,武漢二七濱江商務區,這個商務區規劃設計一座707m超高層塔樓作為區域中心建筑,并將成為武漢標志性景觀。在它周邊將形成一批酒店、辦公、商業,包括住宅區,下面這個就是大家感興趣的圖。
這個圖應該很清楚,左岸大道,右岸大道,實際上就是沿江大道、濱江大道。在左岸大道上面,也是長江新城的一個重要的首要開發的,現在這個地已經有四個重要開發商進駐,香港新世界周大福、中信泰富、泰康人壽、珠海華府。這一整片總面積2.9平方公里,核心區,整個濱江商務區從長江二橋跨越二七長江大橋到漢堤街,這一邊是沿江大道,另一邊是解放大道,整個這一塊就是武漢天地,把武漢天地全包進去,采用先進的爆破技術,一夜之間二十幾棟樓化為烏有。忽如一夜春風來,一片高樓全倒下。
那么它是分期開發,先集中開發中間,在集中建設區里面又有一個核心區,這個藍顏色的,那么我剛才跟大家,說的707米在哪個位置?在解放大道和二七路交界的位置,這個位置,十年之后,我手放的這個位置,一座世界第一、中國第一將拔地而起。這一塊就是我們中信總院牽頭,一共武漢土地儲備中心、武漢規劃院、武漢交通院、武漢市政院、上海地鐵院六家聯合設計,而且面向國際招標。那么這一塊我們核心就是要打造三中心、兩平臺。
三個中心,第一個是大數據中心我們要把這個商務區打造成大數據中心,把所有的數據提取出來,必須進行分類、清洗、抽取、挖掘、分析、匯集、共享、交換;第二個是網絡融合與安全中心,允許通過互聯網訪問各種類型網絡傳輸的數據和信息資源;第三個是管理與運行中心,有大屏幕管控功能、實時集成綜合通訊功能、指揮調度功能。
兩級平臺,一個是智慧城市一級平臺,主要是政府信息,社會民生信息,企業經濟信息的大平臺、大數據構成,避免信息孤島,避免在網絡融合、信息交互、數據共享、業務協同的障礙和瓶頸以及信息資源浪費;第二個就是業務級二級平臺,這個主要是各種應用,包括智慧民生,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
這個二七濱江商務區,我們在四個方面重點做文章,一個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的增值服務;第二就是面向三網融合的寬帶接入技術;第三個3S一體化集成技術,將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三者全部有機的結合,應用于市政規劃控制、智能電網、數字社區、智能家居、工程測量、車輛導航等;第四個是智慧城市“三中心兩平臺”工程設計。
同等規模智慧城市運維機房布局圖(供參考)
前面講的三中心兩平臺的設計圖,基本上在我們商務區,專門找了一塊地,作為中心機房,2260m2,其中:綜合網絡中心機房300m2、UPS機房100m2、大數據中心機房600m2、指揮中心250m2,參觀展示中心200m2。變配電房200m2、發電機房150m2,空調機房50m2,氣瓶間50m2,測試維修及備品用房100m2,這個專門為信息中心服務的。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目前是總體規劃階段。
智慧城市“三中心兩平臺”總體框圖
上面這個就是剛才我說的智慧城市“三中心兩平臺”總體框圖,其中城市級一級平臺包括電子政務數據倉庫、城市管理數據倉庫,城市公共服務數據倉庫、經濟與企業數據倉庫;行業級二級平臺包括智慧政務,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企業等等,其中智慧民生又包括市民卡、公共服務、公共衛生、電子商務、社區管理、小區物業等等。
最后我們這個項目要實現的目標是通過多種信息技術、智能化技術與綠色低碳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使該地塊資源被充分整合、集約化利用,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將該片區打造成為武漢“智慧城市樣板區”和“綠色低碳示范區”。形成相關經驗,為武漢市、湖北省乃至全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綜合體”的規劃與設計、開發與運營等提供借鑒。
因為時間關系就講到這里,最后兩首詩送給大家,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刪除。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