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由千家網與千家品牌實驗室共同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廣州場12月10日早9點在廣州中國大酒店拉開帷幕。廣州場的活動分A、B兩場同時進行。B場主題為"安防解決方案技術交流論壇"。活動現場專家云集,匯聚行業上百家知名品牌齊聚一堂,就新產品、技術現場交流互動,場面異常熱烈。
主持人:建筑智能化與節能設計是我國建筑業的發展趨勢。我們知道,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隨著能源危機的加劇,提升建筑節能效率已成全行業關心的熱點話題。下面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出上海大學自動化系趙哲身教授上臺,與大家共同探討《我國建筑智能化企業節能現狀和發展趨勢》,掌聲歡迎!
以下分享上海大學自動化系趙哲身教授的精彩演講實錄。
演講主題:我國建筑智能化企業節能現狀和發展趨勢
演講嘉賓:上海大學自動化系趙哲身教授
上海大學自動化系趙哲身教授
趙哲身:各位同仁們,大家下午好,很榮幸來參加14屆峰會和大家交流,我這次發言的內容實際上是我最近三年的調查報告,應該是第二部分。
最近三年我調查了全國的智能服務公司和相關的企業一共44家,包括現在政府風行的公共建筑能耗檢測平臺和能量管理平臺,一共有30幾家,包括8家國外的能量管理平臺、從事能量的企業5個,空調和電器相關的制作7家,電動汽車的充電裝等等,還有LED的4家。目的是為了了解和掌握我們國內從事節能服務公司節能服務,在該領域從事智能化、智能改造和設計的企業能力有沒有水分,誰是最好的,這是我的目的。
首先,我談談智能化企業節能服務的市場情況,今年1月1號由國務院辦公室轉發了發改委和住建部的綠色行動計劃,可見政府對綠色節能的重視,根據發改委的測算,可預見該市場非常廣闊。在該領域,從事智能化弱電的領域、集成商有幾千家,但有多少家在發改委的六批名單里面有申報了,很可悲大概只有30多家。接下來看一下名單,第一批行業里面只有15家,第二批10家,第三批我只找到一家,浙大中控,第四批是6家,第五批6家,第六批我這里的名單還沒有,很可悲只有38家。這說明現在智能建筑兩個大的戰略方向,第一個就是節能和綠色,第二就是智慧城市。我們的企業反應比較遲鈍。
第二個問題我想談一下已有建筑能耗改造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我全國深入調研下來,歷時3年,到底我有什么感受,我想在里跟大家共享一下。
首先,我覺得搞建筑節能的一定要有比較大的視角,因為搞節能至少涉及到六個方面,建筑材料、建筑設計、維護結構、設計、暖通、照明、自控甚至還有物業管理,我們是通過智能化技術來進行節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站在比較大的視角上看。今天上午也有專家說了要跨專業,所以我們要學習暖通的系列規范,在這里我羅列了一些規范,就是2005年版的公共設計節能公共標準,最近他們在征求我的意見,現在重新修訂以后,一系列的能效指標就進去了。在我看來這個標準還有一點不一樣,我們搞建筑節能有三個等級的能效,第一就是建筑的能效,我們有建筑總的電費就可以了,我們可以評價建筑日夜能耗,建筑的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能耗,當然還有單位建筑面積、單位空調面積的能耗等等,第二個就是用能系統的能效,比如剛才這三個規范里面的綜合能效等,這些都是暖通的概念,但是我們搞建筑的必須實現。第三個是設備的能效,比如你用的水泵是一個高效的水泵還是耗能的水泵。
如果我們要搞節能的話,空調系統肯定是最主要的角色之一,因為它占的能耗大概是55%到60%左右,照明大概是20%到25%左右,就這兩個用能比較多。現在我想重點闡述下空調系統的節能。首先我們關注冷源系統的調控,因為冷源占空調系統里面的能效大概是55%,這里有幾個國內典型的技術,第一個貴州的惠東化成。我去做了好幾天的調查,他們一共有28項專利和軟件著作產權,其中好多是發明專利。其中他的冷凍水系統的控制方法,節能的指標能達到20%到30%,我驗證過了,我認為這是可信的。這是他系統的構成,這是他的原理,就是說這個模型的輸入端,冷凍水的出口溫度、入口溫度,水流量、壓差,換句話說這個影響整個模型、這個也是冷源系統的關鍵因素。
這個是他的一些原理,我這里不展開,因為展開起來可以講一天。你看到他的主機效率和符合百分比的關系,他的橫坐標就是符合百分比,縱坐標就是冷凝汽的相對溫度,大家知道冷卻塔的出水溫度就是冷凝器的溫度,這是他一系列的有很深內涵的一些技術,國內搞冷能系統的不止他一家,但是最好就是他。
page
華電花園我也去調研了至少三次,前不久到廣州來驗收珠江城,驗好珠江城的叫做能源利用,獨立新風溫室調節系統,也做得非常不錯。他誤的差可以做到3%。Honywell,他也用模糊控制搞了這么一套冷源監控系統,他們來找過我幾次,我還非常深入的調查,他們的特點是不但是考慮了中央端的組合,還考慮了末端的組合,這樣響應更快一點,第二他考慮了末端的,因為大家知道末端的溫度傳感器常常時間長了是不準的,他考慮了變化量,而不是絕對值來彌補,他們都是搞IT的,IT來搞跨專業的,但還是有他的特點。我用過兩次johoson,他這個系統的好處對冷水機組的參數很利用,他通過上傳的參數可以判斷機組老化的程度,由于機子老化帶來的影響。第五個就是泰豪,泰豪從理想到驗收我都去了,在我看來他達到了全部的功能。
空調末端的節能改造大家知道子系統包括風系統,風系統包括AGU,還有對變風量系統,這里面比較優秀的還是匯通華城,一開始我不相信,后來我自己推算了一下,我相信了。第二是同方泰德,他對于風級定轉數,分別申請了專利,但是我回家以后我查了這個專利號,但沒有查到,我估計是一個申報號專利,沒有正式的批下來,但是他們的思想和成果我是認可的,關于風級盤管的節能,廣東佛山的艾科是做得比較好的。
這個是匯通華城的ACS空氣處理結構,他能耗降低20%,這是我剛才說的同方泰德的一些末端AGU的技術,包括風機盤管的技術。
我們要搞空調節能,除了冷能的節能,末端的節能,淵海在國產的VIV,他們都實現了國產化,而且用在珠江新城上面就是VIV系統,我認為他們在這方面是我們國內做得最好的,除了冷能系統節能、末端節能以外,空調系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傳輸系統要節能。我們國家現在公共建筑大概90%沒有實現靜態的水熱瓶,大家可以看一下我這兩幅圖沒有靜態的水熱瓶,6度還沒有上,樓已經上的8度,用了之后6度還是6度,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下面這幅圖,如果水力不平衡的話,啟動能耗會增加很多,那個胖胖的就是沒有平衡的,窄窄的就是已經平衡的。
匯通華城有他的思路,動態控制、動態能量分配等。這是他的結構圖,這是他的原理圖,因為大家知道水泵一般設計的臺數是N+1,就是我有N臺冷機的話還要一倍,我怎么來開這些水泵,在于來組合,匯通華城有一個基于輸送能耗最低泵組的優選,水泵節能60%到80%。杭州的圓臺也有一個水利平衡技術,他是控制風水器的各個支管,上面設置調節閥。另外壓力波動的時候某些有利植入的流量會大大增加,那么他加以抑制。
page
浙江哲達有一個哲達智慧閥門,我也去調研過,他的閥門前后都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實際上他能夠知道溫度、壓力、壓差和溫差等,應該說最近兩年他做得也不錯,授權的專利有50多項,這是他附件的制造商,跟剛才我說的四五家都是系統解決方案,上海有一家騰天,他對靜態水利平衡比較好,大家現在知道都是動態水利平衡,我跟暖通很多都交流過,靜態水利平衡肯定是最大的問題,上海的騰天搞能量管理平臺,我認為目前也是比較好的,因為他是具有能耗檢測的診斷,有診斷判據大概60多條。他說他有200條,但是我看到60多條。
除了水平衡以外,還有風平衡,在我管的項目我就碰到過,因為他是每四層一個風機,離他最近的那一層風就是不過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手動的閥門調節風過去,匯通華城就有一個基于能量平衡的手動調節閥門,這是他的原理,所以應該說很讓我折服,我這里沒有介紹到,風平衡和水平衡又有一個相關系統,風平衡和水平衡我怎么讓他節能,匯通華城又有一個專利,第28個專利就是這個東西。
明年智能峰會有一個節能的峰會論壇,我主持的,我就交情了匯通華城和圓臺。這么寫節能還不夠,我們還利用預熱來進行節能改造,往往能取得比較好的效益,上海是預熱利用的案例,基于節能分區的平涼控制策略,這個是北京出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個趨勢,但現在還沒有實施,或者現在是實施有困難,他提出向消防分區,我們把能耗也分區,因為東南西北的用能是不一樣,建筑隨著他的功能區不一樣用能也不一樣,他提出節能分區的概念,為什么現在很難實施,就說我的電器柜也要分區,華東地區已經接受了他們的概念,所以我覺得要注意到這個趨勢。
公共建設節能的發展趨勢關鍵就是要根據變量來對冷能運行的控制,因為優化,關鍵就是按數供能,變量是什么變量呢,我前幾天在哲大做了一些發言,不同公共建筑是有差異性的,變量是不一樣的,比如辦公建筑的變量就是一個,辦公建筑的變量就是室外溫度,對于博物館、候機樓這樣的建筑主要人流量,大家知道一個成年男性發熱大概是120瓦的電燈泡,那么虹橋機場你說客流量多少?博物館星期天和平時客流量就大大的不同,由于瞬時的客流量不一樣,會導致排風和空調符合不一樣,就是我們怎么在變量理論的指導下面進行節能,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重視水平衡和風平衡的控制,第三、現在大量的能源中心正在建設,比如上海的大虹橋搞五個能源站,大家知道能源站的管道口徑很大,管一個閥門就是幾十萬,你怎么搞平衡,這個時候的靜態平衡可能就有問題,我們上海大學里面有很多就在搞動態平衡,因為大口徑能源重心的能源平衡,你能源搞好了就大大節能。我曾經有一個案例,我管那一棟樓一開始沒有管好,不行我就多開一臺泵,一天就多156度電,我們把水利搞好了一天就節約很多電,第四、溫濕度五試控制讀,第六、余熱利用,還有現在比較風行的新風機子和空調機子的熱回收,第七、我在一年以前提出來的,我們政府現在在建公共建筑能量檢測系統,我在2011年提出來,追究的政府是三萬兩千多,他的結構是有挑戰的,我的預言大概在前兩個月已經發生了,公共建設類型多了以后出現數據不準確和流量的不穩定,現在把硬件改掉還是不夠,現在跟我在合作的能量管理平臺,我們在一年多以前就用了大數據,這個肯定比MQ好很多,這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我剛才講的都是節能,沒有涉及到綠色能源,那么綠色能源我們要設計,設計階段的節能就是能耗的保證,大家知道我們國家都把這些專業不分開來,實際上設計階段的能耗保證應該是智能建筑的一部分,現在責怪到暖通去了,第二是被動通風的研究和共振時間,第三就是被動通風和空調的切換時間,第四就是熱平衡的控制策略的時間,第五就是外遮陽的控制策略,外遮陽我們不光跟室外的燈光節能結合起來,還要跟室內燈光的節能和暖通的節能結合起來,我們對燈光消耗多一點,遠遠比空調的能耗要多,第七條就是綠色城市的規劃,大連普蘭小區要搞一個規劃,這些都是我們發展城市的研究。
謝謝大家!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系我們。
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千家智客微信公眾號(qianjiacom),隨時隨地知曉智能行業天下事!